海產品的帶菌率明顯高于淡水產品。其中,海產品中帶菌率最高的為蟹類,其次為魚類、貝類等,帶菌率最低的為蝦類。這些帶菌海鮮與近年來發生的食物中毒事件有極大關聯,我們最常吃的魚類排在危險名單的第二名,許多人不禁要問,如何健康吃海鮮大禮包中的海魚??小編建議,吃魚要選擇小型魚。
首先,小型魚處于食物鏈底層,積累的毒素更少,更加安全。
其次,小型魚的數量較多,對生態的沖擊較小。即使同一品種的魚,個頭小的也更加安全。
最后,素食的魚也比葷食魚更加安全。金槍魚等肉食性魚類處于食物鏈頂端,體內污染物含量高,老人或兒童應盡量少吃,以降低毒素攝入風險。
另外,許多人吃魚的時候喜歡吃魚肚子,覺得刺少又肥嫩。顏崇淮指出,其實魚的肚皮往往是污染物濃度最高的地方,毒素容易沉積其中。
1、鯖魚(青花魚)。近海野生魚種,是優良的歐米伽3脂肪酸來源,產量大,魚齡短,是海洋中的次級消費者,體內不會累積有害物質。不過,鯖魚特別容易腐敗,捕撈后必須立刻冷凍才能保鮮。
2、秋刀魚。回流寒帶魚,體內富含歐米伽3脂肪酸,在生態系統中屬于次級消費者,撈捕對生態無害。含嘌呤量適中,痛風患者注意食用量即可。
3、白帶魚。近海捕撈的白帶魚,體色銀亮易辨認,盛產期為6—11月。市場上也有遠洋撈捕的白帶魚,體色灰黑,比較便宜,但因長途冰鎮,肉質粗糙,內臟血水未除,也影響魚肉風味。
特別應注意的是在食用海鮮大禮包的海魚時,魚皮銀粉含較多嘌呤,有尿酸血癥患者不可多吃,或請魚販先將魚皮刷洗掉。如果您想要了解海鮮大禮包價格的話《如何正確的挑選海鮮大禮包和價格》會對您有所幫助。